肺癌、脑梗死、重症急性胰腺炎、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大疑难疾病周期长、花费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治是保障人民健康、满足人民幸福生活期待的关键一环,但目前,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单打独斗”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经评审,共60个项目确定为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涉及15个专业33个病种,分布在全国24个省(区、市)。
中西医创新协作,有助提升重大疾病临床疗效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常见的危急重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由于该病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疾病属性定位不清,可收入急诊科、消化内科、胰腺外科、icu、中医科等不同的临床科室住院治疗,各科室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治疗方案难免偏重自身,同一疾病在同一医院的治疗明显缺乏均质性和标准化,疗效和费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现象还明显表现在各专业学术团体,如外科、内科、急诊、中西医结合均制定了基于自身特点的全国指南,指南的明显“异质性”使一线医生难以适从。
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绵阳市中医医院协作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临床协作是此次协作试点项目之一。“探索中西医协作创新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夏庆教授表示,中西医双方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攻关,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对于直接提升该病的临床疗效,提高医院综合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华西医院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原理和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已有30多年的历史,每年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1700余例,临床规模居全国之首。”夏庆说,试点项目进一步构建在大型综合医院以中医科室牵头的“一体化”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创新体系,促进诊疗模式改革创新,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进一步降低sap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确立“国际领先”的疗效水平,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探索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促进诊疗模式创新
据悉,试点项目主要围绕重大疾病、疑难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由中医医院重点专科联合综合医院相关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共同组建中西医临床协作组,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同攻关,中西融合、提高疗效”原则,以解决重大疑难疾病临床治疗难点为核心,利用3年时间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探索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促进诊疗模式改革创新。
冠脉血运重建后心绞痛(广东省中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肺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脑梗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非小细胞肺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都是此次入围的重要试点项目。
具体试点内容包括建设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平台,促进服务模式标准化。创新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促进运行机制制度化。建立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疗效评价体系,促进协作成果逐步推广应用。探索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协作人才培养新途径,实现人员协作常态化。研究重大疑难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
试点项目对协作双方都有具体要求,如要精准围绕临床难点确定中西医“共同参与、全程协作”的工作思路,建立以双方骨干成员为主、紧密型、常态化的中西医协作诊疗团队,针对协作病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关键环节,发挥中医、西医各自特色与优势,提炼临床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为患者提供从预防、治疗到康复一体化的中西医协作综合诊疗服务,并确保资源信息充分共享,达到“搭平台、建机制、出成果”的协作重点和目标。